一百多年前,顾维钧、梁敦彦、詹天佑、蔡元培等留学归国知名人士,以“修学、游艺、敦谊、励行”为宗旨,共同发起创建了欧美同学会。“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等人的正义呐喊,震惊了世界。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蔡元培倡导“交换所长,蔚为国用”,詹天佑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正是怀着一颗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赤子之心,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国留学、回国服务。
风雨如晦,爱国之心不改;家国多难,报国之志弥坚。百年历程,诠释了留学人员的爱国本色。这既是一种质朴的情怀,更蕴藏着创造历史、书写奇迹的伟力。朱光亚向同学们疾呼“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无数留学人员在科技创新、改革发展中倾力奉献……脚踏着祖国大地,同人民奋斗在一起,就能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从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旗手,到旅欧勤工俭学和留苏学习的进步青年掀起革命狂飙,从共和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到全球化时代的创业精英,留学人员始终是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局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凸显了更加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中央明确了“着力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渠道更加畅通,平台更加多元,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品牌”的战略部署。因此,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应以团结凝聚力量,用友谊温暖人心。在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马文普,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会荣誉理事长连战等一大批中华留学归国前辈的关心和支持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会与北京中外人文艺术交流中心签署品牌战略合作协议,由海外归国学者杨晓东博士领衔团队共同打造“敦谊”品牌及系列文创产品,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并将其作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增进各国民心相通以及开展中外人文交流交往的重要载体。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留学人热爱祖国、回报社会的情怀与初心从未改变。历尽风雨沧桑,中华文化与世界胸怀相互激荡,奋斗精神与梦想征程相互交融,这一切,无不让近百年前那个豪迈的声音更为激动人心:“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无不让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团结、敦厚的友谊愈加历久弥坚!